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“朋友”是個古老而又經(jīng)典的詞,時下更是空前火爆,哪個手機一族每天如不刷刷朋友圈,那一定是睡著了。那究竟何謂“朋友”?
最早出現(xiàn)“朋友”的文獻是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五曰聯(lián)朋友?!钡搅藮|漢,經(jīng)學大師鄭玄為之作注,他這樣謂之:“同師曰朋,同志曰友?!睙o論“同師”,抑或“同志”,為首均是“同”字,也就是說,只有具有共同的東西,才能成為朋友。師出同門,志向一致,顯然容易走到一起。再看字形,“朋”字,由兩個“月”組成,一前一后,一左一右,不遠不近,不離不棄,比肩接踵,相映成趣,多像課堂上兩個一般高矮的同桌?“友”字,其原始的甲骨文字形,就像上下順著一個方向的兩只手,意為以手相助,所表示的仍然是一個“同”字??梢?,“朋友”歸根結(jié)底就是“同”,這也是“朋友”的核心與本質(zhì)。
不過,這個所謂的“同”,卻有“形”同與“質(zhì)”同之別,“言”同與“心”同之異,從而也就使這個“朋友”有了極其豐富的內(nèi)涵,千百年來,在人生這個舞臺上,形形色色的“朋友”們使盡渾身解數(shù)盡情演繹,以至驚心動魄、異彩紛呈。
諍友
道義相砥,能直言規(guī)勸的朋友謂之“諍友”。三國時期吳國大司馬呂岱德高望重,禮賢下士。他發(fā)現(xiàn)徐原這個年輕人志存高遠、德才兼?zhèn)?,是個好苗子,很是喜歡,不僅賜予他巾幘、衣服,還與他一起暢談,后來更是薦拔他當上侍御史。呂岱無疑是徐原的知遇恩人。可是徐原卻是個忠厚直率之人,心里有什么就要說出來。呂岱在朝堂上有時出現(xiàn)失誤,別人都裝作沒聽見、沒看見,可徐原卻堅持原則,一定要爭辯出個真理來,常常令呂岱下不來臺。有人看不過,就在呂岱面前指責徐原,想不到呂岱卻感嘆地說:“這正是我看重徐原的地方。”徐原死后,呂岱十分悲傷,他痛惜地說:“徐原啊,我的好友,如今你不幸而去,我又從何處聽人指出我的錯誤啊?”所有聞之者無不肅然起敬。
《孝經(jīng)·諫諍章》上這樣說:“士有諍友,則身不離于令名。”就因為諍友是一面鏡子,可以起到匡正過失的警誡作用。諍友的基礎(chǔ)是德行操守,抒正氣,吐正言。這類朋友確顯珍貴。
畏友
端方正直、相互規(guī)誡的朋友,謂之“畏友”。近代國畫大師陳師曾很欣賞齊白石的藝術(shù),認為他將來會很有成就,但其所刊印章卻“縱橫有余,古樸不足”。因此陳師曾勸導他以漢磚刀法入印,“去雕琢,絕摹仿”。對于齊白石的畫作,陳師曾盛贊畫格甚高,但也直接指出不甚精湛的地方,勸齊白石“自出新意,變通畫法”。陳師曾的一針見血,讓齊白石冷汗直流。齊白石虛心接受勸告,衰年變法,成功創(chuàng)立紅花墨葉派,成為國畫藝術(shù)的一代宗師。
陳師曾去世后,齊白石十分悲痛,寫下《見陳師曾畫,題句哭之》:“哭君歸去太匆忙,朋友寥寥心益?zhèn)?。安得故人今日在,尊前拔劍殺齊璜(齊白石名璜)?!彼凇额}陳師曾畫》中充滿敬意地敘述了兩人的關(guān)系:“君我兩個人,結(jié)交重相畏。君無我不進,我無君則退?!倍嗝闯绺叨篮玫木辰?!堪稱一對真真正正的畏友,堪稱一段千古佳話。《白石老人自述》中作了進一步的注解:“他對于我的畫,指正的地方很不少,我都聽他的話,逐步地改變了。他也很虛心地采納了我的淺見?!?/p>
畏友,首先要敬,朋友的德行學識巍巍乎高不可攀,令人敬仰。在這樣的朋友面前,不由你不高尚,不由你不精進。這樣的朋友,能不畏乎!
知友
相知甚深而情誼甚篤的朋友謂之“知友”。春秋時期,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,彼此相知很深。他們兩人曾經(jīng)合伙做過生意,分利的時候,管仲總要多拿一些。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,鮑叔牙卻說:“管仲不是貪財,而是他家里窮呀?!惫苤賻状螏王U叔牙辦事都沒辦好,而且三次做官都被撤職。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,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:“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干,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。”更有甚者,管仲曾三次被抓去當兵打仗,但三次逃跑。人們譏笑他貪生怕死,鮑叔牙再次直言:“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,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(yǎng)??!”后來,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,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。小白登位后,稱為齊桓公,欲拜鮑叔牙為相。鮑叔牙卻極力推辭,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,勸說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國。管仲最終盡展其才,輔佐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。古往今來,知友上演了一幕幕活劇,令人蕩氣回腸,感慨系之。
“朋友”,其實不外乎兩類:一是真朋友,一是假朋友。真朋友建立在道義上,因為淡如水,故長、故常、故真;假朋友建立在利益上,因為有所圖,故厭、故仇、故假。每個人可根據(jù)自己的情況,認清所交的是哪一種朋友,擦亮眼睛,默識于心。不知諸君以為然否?(馬軍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