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(fù)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劉蔭樞出錢修建的澽水石橋,又名毓秀橋,如今仍然靜靜地躺在韓城縣城南。
劉蔭樞(1637-1724),字相斗,別號喬南,晚年又自號秉燭子,陜西韓城潭馬村人,自幼聰穎好學(xué),志向遠大。
韓城是個多山多水多溝壑且交通不便的小縣??h城南有一條澽水河,水深齊腰,終年不斷,河上僅有一座浮橋。劉蔭樞小時與伙伴們常在澽水河畔邊割草邊玩耍??吹揭虮┯晁疂q橋斷、行人被阻隔的情景,他說:“我將來要是干起了大事,先要在澽水河為韓城人造一座堅固的大橋?!?/p>
康熙八年(1669年),劉蔭樞考中舉人,康熙十五年(1676年)中進士,出任河南蘭陽知縣,后又入京任吏部給事中,不久遷為刑部給事中,又調(diào)任戶部郎官。他每次回鄉(xiāng)探親,都要到澽水河邊看看,心中念念不忘為家鄉(xiāng)造橋的事。
劉蔭樞居官清廉愛民,勤于國事,深得士民的愛戴。朝廷嘉其廉能,命他補任云南布政使。
劉蔭樞初到云南時,發(fā)現(xiàn)昆明湖水路不通,經(jīng)常有水患發(fā)生,于是決定治水。為了摸清水路的來龍去脈,他深入山間、曠野、草灘、泥沼,多次勘察了解。摸清情況后,他向朝廷上奏了治水計劃。但國庫空虛,朝廷無銀可撥,遂下詔旌表劉蔭樞,言明所需銀兩由當(dāng)?shù)刈曰I。劉蔭樞看到當(dāng)?shù)孛癖娛転?zāi)之慘狀,毅然動工治理。
天佑賢人,在開掘渠道時,竟意外地挖出三個連接的銀庫,內(nèi)藏大量黃金白銀。劉蔭樞毫不動心,立刻上奏朝廷,擬交國庫。
康熙皇帝看到奏章大為感動,認為劉蔭樞是個清廉能吏,將這批金銀獎給劉蔭樞,任其自行處理。劉蔭樞沒有獨自受用這批金銀,而是把它用于治理水患。在昆明湖治理工程中,資金用度全由劉蔭樞的獎銀支付,工程進展十分順利。
此外,劉蔭樞還撥出一部分銀兩,為家鄉(xiāng)修建一座澽水石橋。他親自設(shè)計圖紙,并注明施工的具體要求,寫信告訴韓城縣知縣,由縣府出面造橋,言明一切費用由他承擔(dān)。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辛勞,一座宏偉壯觀的十眼大石橋終于建成?,F(xiàn)在韓城縣城南邊的澽水橋,仍保持著原風(fēng)原貌。來往的人們并沒有忘記造橋的劉蔭樞。
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,朝廷以劉蔭樞才智超卓,調(diào)任貴州巡撫。
貴州緊靠云南,居民多為苗族。苗人亦為華夏族的一支,應(yīng)一視同仁,但歷代封建朝廷總是歧視苗民,征伐不停,干戈不止。要治理好貴州這塊地方絕非易事。
劉蔭樞任貴州巡撫時,四川的烏蒙土司與貴州的威寧土司正在對峙,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。朝廷派員通知劉蔭樞與四川巡撫年羹堯共商對策。年羹堯說:“待兩方土司激戰(zhàn)時,我們從背后掩殺過去,即可一舉撲滅苗蠻,永絕后患?!眲⑹a樞卻說:“我等為官,當(dāng)體天心,慈悲為懷,理應(yīng)體恤,何以殺戮?還是安撫為上,如招撫不成,再動刀兵,也不為遲。”年羹堯答應(yīng)以三個月為限。
劉蔭樞輕裝簡從,分別拜見土司酋長,先交朋友,后闡述雙方仇殺弊患,勸解雙方罷兵和好。烏蒙、威寧兩土司也已厭戰(zhàn),又探得朝廷將調(diào)動大軍先撫后剿,內(nèi)心已自惶恐,適值劉蔭樞前來招撫,沒費多少功夫就已談妥。三方歃血為盟,息兵罷戰(zhàn)。一場血腥殺戮,因劉蔭樞從中周旋,最終化干戈為玉帛。
戰(zhàn)亂平息后,劉蔭樞正式以巡撫的身份引導(dǎo)百姓開發(fā)貴州。當(dāng)時,貴州屬于未開化的蠻荒地帶,遍地生長白茅草。只有動員大批勞力,將茅根全部挖干凈,然后曬干、焚燒,才能開出良田。
劉蔭樞派人回到陜西,招募了許多青壯年到貴州來挖茅根。官方設(shè)立“茅草收購站”,按斤論價。由于鋤、锨、镢鋒利,挖草根工效很高,這些陜西來的青壯年一人一天可挖100多斤,收入很高。他們回去跟親朋好友一講,結(jié)伙到貴州挖茅根的人就更多了,連一些鐵匠也跟著來了。
苗民見挖茅根很賺錢,便都跟著效仿起來。劉蔭樞手下有個差役很是納悶,便問:“這種無用之物,買來做什么?”劉蔭樞很神秘地說:“這是一種很名貴的中藥,叫‘了幾散’,尤其貴州的更名貴更值錢。”消息一傳出去,挖的人更多了。
在挖茅根的過程中,苗民也學(xué)會了耕地,一些人也跟著鐵匠打造鐵器,稱蠻镢。隨著大片荒地的減少,劉蔭樞下令將開墾出來的土地分給苗民。來到貴州的陜西人,將關(guān)中先進的耕作技術(shù)、農(nóng)具、牲畜,包括碾打方法引入了貴州。貴州雨水充足,日照充沛,昔日的茅草灘變成了綠油油的莊稼地,苗民當(dāng)年就收獲了大量糧食,解決了溫飽問題。直到這時,苗民才知道劉蔭樞收購茅草根的真實用意。有人對劉蔭樞說:“你過去說茅草根是‘了幾散’,原來是‘療饑散’,是治療饑餓的良藥。”
與此同時,劉蔭樞的夫人把陜西韓城一帶的紡線織布等技術(shù)引入貴州。當(dāng)?shù)厝嗣駥崿F(xiàn)了豐衣足食、安居樂業(yè),都尊稱劉蔭樞為“劉撫院”。
劉蔭樞八十多歲時,退休回到韓城。一日閑暇,他走到澽水石橋附近,看到橋上車水馬龍、熙熙攘攘,心中十分高興。他的兒子站在身邊說:“您告老還鄉(xiāng),坐在這橋頭,只要從每個人手中收一枚銅錢,也就吃穿享用不盡了!”劉蔭樞聽了這話,心中像壓上了一塊石頭,很是不安。
第二天中午,劉蔭樞約請韓城知縣和鄰里父老來家里議事。劉蔭樞說:“我今日有一事商量,想把南橋賣給韓城縣。”知縣問:“縣庫空虛,想來您是知道的,從何籌措這一筆巨款呢?”劉蔭樞伸出三個指頭:“只要這個數(shù)!”看眾人都不解地望著他,劉蔭樞微微笑著說:“只要三兩銀子?!北娙似咦彀松嗟厝麻_了:“三兩銀子連一塊石頭都買不下來呀!”
劉撫院招招手,叫人取出早已寫好的契約。知縣接過一看,只見上面寫著:“本人情愿以三兩銀子作價,將澽水河上的石橋賣掉,此后該橋永屬韓城縣所有,與劉家無關(guān),絕不反悔,立據(jù)為憑?!敝h這才明白了幾分,感動得把這份契約傳給大家看。劉蔭樞說:“我請大家來做個見證,這石橋從今日起屬韓城縣。我既然當(dāng)了賣主,得了銀子,以后也就請大家不要再提起我造橋的事了!”
事情已過去三百年,人們走到石橋上,還是情不自禁地提起劉蔭樞為民造福、不為子孫留特權(quán)的故事。
公生明,廉生威。一個人只要為百姓做了好事、善事,百姓是永遠不會忘記的。(杜小林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(quán)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(fù)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(lǐng)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(shù)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