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宣州石硯,發(fā)端于漢晉,盛行于唐宋。宣硯對于有著“中國文房四寶之鄉(xiāng)”美譽的宣城而言,自是意義非凡。方寸之大的硯臺,濃縮著千百年來的傳統(tǒng)技藝,傳承著亙古不變的工匠精神。
宣硯石質(zhì)堅密柔膩、溫潤如玉,黑亮如漆、發(fā)墨光潤,澀不留筆、滑不拒墨,素來為文人墨客所鐘愛?!肮{麻素絹排數(shù)廂,宣州石硯墨色光”,詩仙李白在《草書歌行》中表達了對宣硯的贊頌。
石出深山藏底蘊,厚積薄發(fā)取精髓。宣硯所用之墨玉石礦藏于皖南東部郎溪縣境內(nèi)。這里山脈眾多、河流遍布、氣候溫潤且土壤富含有機物質(zhì),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墨玉石,亦成就了宣硯。
宣州石硯雪灑殘,翰走煙云兒鹵起。宣硯的雕琢講求因石施藝、天然造化,經(jīng)過選料、構思、出坯、雕刻、打磨、銘文等無數(shù)道工序,硯臺黑亮如漆、磨墨無聲,觸之宛若凝脂、順滑如玉,觀之古樸典雅、文韻綿長,墨玉石原料天然之美被放大到了極致。
雕刻技藝在中國源遠流長,回望歷史,無數(shù)璀璨耀眼的美石佇立于此,用無聲的演繹向人們訴說著一種力量的匯聚和文化的凝練。宣硯悄然承載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,在不經(jīng)意間成為燦爛輝煌的雕刻文化最生動的見證者。
促膝煮茶論詩文,文人墨客多愛茶。宣硯產(chǎn)業(yè)的復興,讓制硯工藝得到了傳承,也讓石硯衍生的文化產(chǎn)品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初冬時節(jié),捧一只墨玉石壺,品一壺老白茶香,哼一首宣州遺韻,真是人生一大樂事。
潔性不可污,為飲滌塵煩。在研墨的清香里,泡上一壺老白茶,醇香四溢、充盈胸臆,悠然自處、恬然自適,品的是時光的味道和歲月的沉淀,品的是生活的美妙和文化的情懷。
江毫宣硯左右隨,偶然弄墨有所思。每一方宣硯都散發(fā)著古宣州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,而今,越來越多的宣城人投入到宣揚宣硯文化的隊伍中,他們正用擔當和責任將祖輩留下來的藝術瑰寶發(fā)揚光大。
(圖/吳菲等 文/徐瑞 許倩)
手機站
客戶端
微信
微博
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(jiān)察委員會 | 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
合肥市包河區(qū)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:230091
ICP備案:皖ICP備07004725號-31
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
請輸入驗證碼